在醫療與長照場域中,文件(Document)與紀錄(Record)往往佔據專業人員的大量時間。社工需要撰寫訪談紀錄,護理師需要完成照護計畫,醫師則必須產出醫療文書。這些工作雖然必要,卻容易造成行政負擔(Administrative Burden),導致專業人員投入於直接服務的時間被壓縮。
生成式 AI(Generative AI)的優勢正好可以回應這一痛點。透過自然語言處理(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, NLP)、自動摘要(Automatic Summarization)、文本生成(Text Generation)與對話式 AI(Conversational AI),能將冗長的紀錄轉化為精簡摘要,協助自動生成計畫,甚至建立服務回饋系統(Feedback System),讓專業人員將更多心力專注於「人」本身的照顧。
此模組五篇文章,即聚焦於「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減輕文件壓力,提升專業效能」。
技術:自動摘要(Automatic Summarization)、語意理解(Semantic Understanding)。
專有名詞解釋:
自動摘要:利用 AI 將冗長紀錄濃縮成關鍵要點(例如病人主訴、診斷、處置)。
語意理解:AI 能理解文字的意圖與上下文,而不只是逐字比對。
技術:語音轉文字(Speech-to-Text)、對話生成(Dialogue Generation)。
專有名詞解釋:
語音轉文字:把社工與個案的談話自動轉錄成文字,避免手寫紀錄遺漏。
對話生成:AI 能整理對話,標示角色、主題,甚至提供結構化紀錄。
技術:範本生成(Template Generation)、結構化輸出(Structured Output)。
專有名詞解釋:
範本生成:AI 依照規範自動生成格式化文書(例如醫囑、護理紀錄)。
結構化輸出:輸出結果不是一大段文字,而是有表格、欄位,方便後續存檔。
技術:決策支援(Decision Support)、情境模擬(Scenario Simulation)。
專有名詞解釋:
決策支援:AI 提供建議方案,幫助專業人員判斷而不是取代專業。
情境模擬:依據不同的長輩狀況,模擬出多種可能的照護方案。
技術:意見分析(Opinion Mining)、情感分析(Sentiment Analysis)。
專有名詞解釋:
意見分析:自動分類服務使用者的文字回饋,歸納出常見問題或需求。
情感分析:判斷文字背後的情緒(如正向、負向、中立),用於評估照護滿意度。
模組一從 摘要 → 訪談紀錄 → 文書生成 → 計畫設計 → 回饋分析,形成一個「AI 文件自動化循環」。其核心價值是:減少行政負擔、提升專業效能、強化人本服務。